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宏大征程中,教育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教育家精神是这座灯塔永不熄灭的火种,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一代代中财师者以执着的信念、深厚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在教书育人的广袤天地里,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开花结果。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故事,汲取教育家精神的养分。
梁俊娇教授自1983年进入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便以学术报国为志,扎根财税领域近四十载,以“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培养财税英才。教学中,她主张“理论为根、实践为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参与税收征管模拟实训,打通学术与实务的壁垒。她主编的《税务会计》《税法》等教材,成为全国财税学子的“案头指南”。科研上,她立足国家财税改革前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财政部等课题,研究成果深度服务政策制定,并率先探索“智慧税务”与财税教育的融合路径,推动“数字财税”课程落地。她坚守“立德树人”使命,致力于培养兼具财税理论与实践智慧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用四十年光阴诠释教育者的赤诚与担当。
1983年,梁俊娇教授怀揣对“中央”二字的向往踏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彼时校园仅有一栋教学楼与宿舍,求学路上还需穿过卷烟厂车间,烟末气息裹挟着青春热忱。尽管物质条件艰苦,中财大精神却如磐石般稳固:求真务实的学术追求,经世济民的责任担当,开放包容的文化格局,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底色。这成为梁俊娇教授扎根母校的深层动力,也始终是中财大人心中的传承与骄傲。从青涩学子到留校任教,“中财是根,教育是魂。唯有以学术报国,方能不负时代所托。”
在长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课题的科研实践中,梁俊娇教授凝练出“理论-实践-政策”三位一体研究范式。她系统研究财税改革与税收政策,构建起学术理论与实务操作的贯通框架。在与财政部专家、高校同行深度协作中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其增值税简并税率等研究成果被政策文件采纳,实现“从学术论文到改革动能”的价值跃迁。
科研攻坚之路并非坦途,梁俊娇教授指出,选题可行性和技术攻坚力的双重考验贯穿始终。一方面,需在前沿领域精准挖掘真问题;另一方面,要突破涉税数据获取壁垒与模型构建难题。谈及学术根基,她强调学校的支撑作用——依托应用经济学A+学科与财税国家级重点学科,开展跨学科前沿研究;通过科研资金配套、国家级课题申报指导等机制,为学者提供全周期支持;科研处组织的专家辅导会、成果转化对接会等朋辈帮扶活动,构建起“精准指导—过程管控—资源协同”的良性循环。
梁俊娇教授立足中国财税教育实践,融合国际前沿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范式。她引入开放性课题与案例研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税收征管模拟平台,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在课程革新上,她推动《智慧税务》《数字财税》等课程,嵌入电子税务局操作等实务模块,开发税收模拟系统,训练学生数字化流程与税务数据分析能力。梁俊娇教授强调,财税教育需扎根中国土壤,锚定立德树人、学科本质与中国立场,以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应对技术迭代,夯实财税理论根基,培养学生全球治理视野与维护国家财税主权的自觉。数智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为财税教育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更能够助力中国财税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梁俊娇教授注重拓展国际视野,提出“对比融合”教学策略。解析欧美税制时,同步对比分析我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政策的独特性,并探究制度差异背后的经济社会动因。她还通过邀请国际学者讲座、推动学生参与海外学术会议等方式汲取国际经验,以此拓展学生全球视野。她指出,技术能够对税收管理带来三重变革:提升征管效率、突破征管精度与升级监管效能。她同时警示数据安全、技术成本与人才缺口等问题,并呼吁系统性破解。国际视角与本土实践的深度融合,定能够为财税教育的中国范式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迈向更高层次。
在中财大的学术传承链上,梁俊娇教授既是受惠者,更是传递者。博士生导师汤贡亮教授对她的影响尤为深远,指引她深入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领域;用“治学如治玉,细琢方见华彩”的严谨态度,塑造她精益求精的学术品格;更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育人哲学,教会她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将这份学术基因融入日常教学。学生张海峰的蜕变更是明证,他从埋头研读税法的青涩学子,到东莞税务局出口退税专家,再到以“出口退税业务”系列讲座反哺母校,这条“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闭环轨迹恰为她“教育不是灌输火炬,而是点燃星火”理念的最佳注脚。
深耕教坛三十余载的梁俊娇教授对教育家精神的践行凝结为三重维度——以赤诚之心浇灌教育热土,将育人视为终身事业而非职业;以立德之志重塑教育内核,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以创新之魂回应时代命题,如采取将大数据学情分析引入课堂等举措。
谈及对后辈的期待,梁俊娇教授尤为强调“专业精进与品格修炼的双螺旋成长”,即学术研究严守学术规范,职业发展当铭记道德底线,最终成长为“执专业利剑斩改革荆棘,怀赤子之心护国计民生”的新一代财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