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淄博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05.4亿元,其中,出口值317.8亿元,同比增长3.5%。这组数据令人欣喜,从传统的化工、陶瓷到新兴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我市企业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和创新活力,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突围能力。
半年来,淄企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全球经济格局变动、贸易壁垒增加以及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都给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带来严峻考验。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市企业展现出了顽强的适应能力。
拿医药行业来说,为更好迈向国际市场,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全产业链新产品研发,逐一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国际垄断难题与行业瓶颈;今年2月份,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XH700系列口腔教学模拟系统打入欧洲市场,实现了公司在高端医疗教育设备领域新的突破;山东华致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费两年时间成功研发一款品质优于进口产品、价格却只有进口产品的一半的医药用呼吸袋,确保药品在转运、存储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目前,产品已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出口至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推动绿色生产工艺升级,这种以创新驱动转型的策略,不仅让我市企业站稳脚跟,更赢得了国际客户的信任。
民营企业是第一大外贸主体。今年上半年,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29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有2770余家,实现进出口413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8成以上,出口值为252.8亿元,同比增长4.1%。民营企业勇当创新发展“排头兵”,通过核心技术突破拓展价值蓝海,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抢占市场先机,在挑战中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英科医疗亮相 Hospitalar 2025 巴西国际医疗器材及医院用品展览会)
山东孟友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研发,其生产的玻璃及其外延产品凭借强度高、安全健康、易清洁、抗菌效果好等优良特性,赢得了国际市场广泛认可;作为全球一次性手套行业领军者的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加速扩充产能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创新领域展现“硬核实力”;国民薄膜太阳能科技(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薄膜)凭借CIGS柔性薄膜技术,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韩等市场,成为全球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隐形冠军”。“截至6月30日,我们的销售回款额已超2024年全年,已收款的订单排产到8月底,在谈的预签约订单已排产到9月下旬。”国民薄膜公司运营负责人丁远峰开心地对记者说。
可以看出,我市企业不依赖低价竞争,而是通过创新技术,提供差异化产品和定制化服务,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这种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正是淄企突围的核心动力。
此外,我市企业的出海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过去,企业多依靠单一的出口贸易,如今则更多采用海外建厂、跨国并购、技术合作等多元化策略。唐骏欧铃、吉利雷达便通过发展海外代理商、境外投资建厂等途径,拓展东南亚、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还有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运营,既降低了贸易风险,又深化了与当地市场的联系。这种全球化思维,让我市企业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灵活调整战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然而,出海之路依然充满挑战。文化差异、政策风险、人才短缺等问题仍需企业持续应对。同时,政府与相关行业协会也在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与市场信息,助力企业“抱团出海”。
为促进辖区企业外贸出口,淄博海关积极作为,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在政策支持方面,开展“区县域经济关长行”活动,采用“集中政策宣讲+点对点培育”模式,将减免税、保税、RCEP等优惠政策打包推送,助力企业挖掘享惠空间;深化税政调研服务,结合贸易数据与产业实际精准选题,为企业争取有利税率调整。在通关效率提升上,支持企业采取“提前申报”模式,并为合约临期、船期紧张的出口货物提供节假日、夜间预约通关服务;推动出口危险化学品“批次检验”改革,为辖区企业节省罐装及仓储等费用,提升查验环节通关效率。同时,淄博海关还依托全省首家海关AEO智慧培育体验中心,开展企业AEO信用培育,助力企业享受在我国和AEO互认国家的通关便利。
未来,淄企全球化征程仍将是一场耐力与智慧的较量。但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领域的开拓进取,我市企业都已证明,只要坚守创新内核、保持战略定力,就能在风浪中行稳致远。(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艺伟)